9/04/2011

軍人節在臺灣

點擊繁體中文網頁, 流覽一遍09.03大事, 對於這個節日所報導的篇幅屈指可數, 更別提什麼追思或緬懷等等.  "軍人", 這個國家有事就鍾無豔你, 無事就夏迎春她的代名詞, 其實也挺新潮的, 因為天下大事, 多半沒事, 就算有事, 請找軍隊. 

可是, 沒有這些先烈與後進, 我們的國家又怎能延續到現在與創造出多少可警悌的歷史呢?  想想現在在華人世界玩的特迷的麻將, 更有此一說是古代軍中將士兵們為了排解軍中時間不需打仗的時間所發明的遊戲, 若真是有考證, 非常享受這個遊戲的我們不是還真必需向這些先輩們致意嗎? 

追本溯源, 慎終追遠, 每一個人都希望被真心尊重, 而不是被假意奉承, 平凡只是一聲謝謝, 也能夠基本表達對軍人們的衷心尊重的, 特別是在這個一年一次, 專屬於他們的節日. 

親愛的三軍將士們, 謝謝您們的犧牲奉獻, 保有我們現下的安康;
敬愛的軍眷家屬們, 感激您們的無私貢獻, 護住我們大家的家園. 

這不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 就只是一句謝謝, 對已逝的先烈與退役/現役的軍人們與其眷屬遺孤.      

Jo, 09.04.2011
California, USA

8/27/2011

那些年, 我所經歷過的自己

本來應該寫在08.17.2011, 也是想紀念自己正式定居在加州16年整.  但不知何原因當日不論從Google Chrome or Internet Explorer進入blogger, 就是不能寫與發, 當下很不順心, 但轉念一想, 也還好.  那些年, 筆者自身/周遭發生了許多大事紀, 而這些被筆者寫下的事情, 是筆者印象中第一時間嵌在腦子裏不需要翻查任何記錄的, 那麼何時寫出也許不用太過拘泥.....

1995年3月筆者畢業於華盛頓州. 大學畢業這在筆者家中是件大事, 因為截至當日為止, 這張大學文憑是家中六口人中的第二張.  這對於處在新舊世代混雜的家來說,非常重要.  想起1991年夾帶著家人的企盼與自身的想飛心境, 就這樣天地不怕浩浩盪盪的出發來到美利堅合眾國.  相對於筆者的父族與母族輩人當中(以臺灣計不算內陸與海外), 筆者自己的家庭, 學歷積分是薄太多了.  在這家族中, 學士是應該, 碩士為佳, 雙碩士是點綴, 博士更是非凡.  腦中想起父親當年在家中客廳對於要前往機場的小女兒說的幾句話:  "我們也沒什麼好給你的, 今後你只能如你所言靠自己, 我們至多可以給你在美國的親戚聯絡方法與不讓你擔心學費生活費的負擔, 要努力了喔."

06.08.1991, 生平第一次坐飛機且還是長程, 在母親的陪同下飛往太平洋的另一端求學, 時為世界第一強國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USA. 

就因為自己的不服氣, 同儕間的耳語討論今後, 與潛意識的光宗耀家心態, 所以大學畢業後回到臺灣, 就開始積極準備商學院研究所檢定考GMAT以及尋找適合自己的學校, 到正式返美定居加州時, 已是距離畢業三四個月以後的事了, 待在臺灣這段期間, 最震撼的事情與最具歷史性的一項政府對人民福利的最佳指標, 莫過於畫家楊三郎逝世, 著名歌手鄧麗君於05.08.2011因氣喘病逝於泰國清邁, 以及中華民國政府於03.03.1995正式實施全民健保.  有關於1995年筆者正式定居加州舊金山前, 筆者腦中還記得一些零星的記憶: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最後一任由國民大會代表所選的李登輝總統回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訪問, 日本真理教事件與地震.  喔, 還有一本書叫1995潤8月的, 沒看過這本書,但只好像依稀記得是在強調對岸何時會攻臺灣之類的. 

剛到舊金山的感覺非常開心, 因為這裏一直是筆者心中最嚮往的居住城市, 人文氣息濃郁, 多樣文化薰陶, 地理氣候宜人, 真舒服.  不過也因為不知道外州車民移居加州, 在十天之內要去DMV也就是臺灣的監理處辦理駕照與車照, 因此繳了罰款.  同時也因為不清楚加州的消費指數, 所以無法像在華盛頓州時獨力租下一個房間, 不過當時的one bed room很大, 與人合租也是明智之舉. 

開學之後又相繼發生許多事情.....  來到舊金山, 可以有機會看中文報, 當看見自己的高中母校校名被印在報上時很開心, 但細讀內容時內心百感交陳.  高中母校名字出現在灣區的世界日報當中, 一共兩次.  順序不是記得很清楚但都不是開心的往事.  一次是初中部的校友被同事姦殺, 另一次是高中部的同學被扣押在紐約市監獄, wordless.....

初中剛畢業時, 按照當時的教育體制, 考高中職以外, 還可以考專科類別以備不時之需.  筆者同時考上了專科學制攝影科系, 因為母親與表哥的談話, 以及自己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 所以還是念了傳統的高中, 以為日後考上大學這種類似明清時代科舉制的教條下所鋪路.  人的一生, 真的可能就是被自己的選擇所決定, 英文有一種語法叫what if, 但是大家要很清楚認知一點, 不論所做的選擇與決定是什麼, 沒有任何的guarantee, 只有面對, 接受, 放下, 處理.  還是忍不住想自我感覺良好一下與自我吐槽:  如果當初筆者堅持己見與不顧母親的勸進, 那1995年當政府更進一步開放媒體的介面時, 10.02.1995臺灣第一個24小時新聞頻道TVBS-NEWS正式開播所播出的任一影像畫面, 極有可能是筆者掌鏡, 更遑論日後其它電視戲劇 / 綜藝等, 或是知名電影了. 

回到現下08.2011年, 著名的影歌雙悽劉若英小姐在官網上宣布已於08.08.2011在北京市登記結婚, 讓筆者連帶更記起09.08.1995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逝世於美國加州洛杉磯Westwood Village的張愛玲女士.  劉小姐(or鍾太太)所詮釋的張愛玲女士十分傳神, 她也是筆者目前為止所擁有唯一的名人本人簽名照片收藏, 她當然也是筆者激賞的女演員之一.   

16年了, 來到加州; 20年了, 移居美國.  物換星移, 景物人事變化大........  堂表哥姐們退休的退休, 堂表姪/女的結婚生孩子的, 自己因應時代的企業潮流: 收購/併購等轉過不同工作, 家族中老輩們的離開與小輩們的茁壯, 又無形中寫了更多的小故事.  從早期的國內大專畢業才可出國念書(男性需服完兵役), 到現在大家普及性的選擇出國與不出國念書甚或申辦各類不同移民, 感覺好像對筆者這個雜在當中, 第一代高中畢業就可出國念書的世代來說(男性仍有兵役限制), 永遠都是雜在與夾在中間!!

--二次大戰後, 上接非恰當時間點可以多負擔生計的嬰兒代, 也就是承接這一類別晚一點出生之同輩但有能力被供養好一點的嬰兒代, 下續在優渥條件之下出生的後輩

--再也看不到的結結實實腳踏實地的四五年級生之後, 與一堆的七八年級草莓族之前

--承襲與尊循古禮, 一輩子得體的砥柱派之後, 順應時勢,靈活運用自身潛能的創意派之前

--既不屬於七零八零年代開荒拓土的移民族群, 也更不是已不知是第幾代土生土長的ABC - American Born Chinese, 或是戲稱Banana - 外黃內白

再Kuso自己一次, 1991年當政府開放高中畢業就可出國念書時, 當時除了傳統的美國以外(這至少是筆者自身家族的唯一模式), 到對岸求學也是一個選項.  基於土親觀念, 父親也曾想過送筆者到對岸念書, 如果申請到上海他會很開心, 因為筆者的父親是復旦大學校友.  但基於對筆者個性的看清, 母親問父親一句話, 小女兒去對岸念書這個念頭立馬被取消:  "小三當然可以去對岸念書, 花費較少與離家近點, 可是萬一她去那邊跟人家宣傳三民主義怎麼辦?"........

06.08.2011, 出國20年整, 筆者選擇前往大西洋的另一端 - 歐洲度假.  雖只短短一星期, 但至今仍十分懷念在Austria, Germany的優閒與憧憬那兒的文化氣息.  20年間, 生於亞洲, 長於北美洲, 遊於歐洲, 白雲蒼狗, 瞬息萬變, 整個世界局勢, 政經動盪...  身處在Silicon Valley, 近來創業在Palo Alto的Hewlett-Packard放棄硬體市場 vs Steve Jobs resigns from Apple, 每一個人都很關心下個變動是什麼而這些事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自06.04.1989天安門事件後, 中國一步步已蹶起, 南北韓諜來諜往, 東西德統一已20年, 蘇聯瓦解, 利比亞政府可能變天, 在歷經美國紐約雙子星大廈09.11.2001事件迄今十周年, 美國波斯灣終於要撤軍, 2008年雷曼兄弟惡性倒閉, 先後舉行於2012年之元月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之雙英對決(國民黨之現任總統馬英九及民進黨之總統後選人蔡英文) then 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 

歷史的縮影如影片倒述到現在, 下一個20年到底會是怎樣的局勢?  夾雜如筆者, 上, 上不到; 下, 下不了, 沒有訣竅, 沒有特效, 只能更努力, 更勤奮, 更積極, 更專注, 才能為自己在這塊土地上寫下不同的歷史與找到人生另一個轉折起點 - 求生存, 求穩定, 求發展.  不是不羈, 只是狂傲; 不懂變通, 只是誠懇. 

05.16.2006, 父親因多重器官衰竭離開我們, 父親與母親相差8歲, 自父親離開我們之後, 今年是母親最多想的一年.  一來父親離開我們已經5年, 再來父親當年腦中風的年紀, 恰是今年母親的歲數.  3月返臺探望母親時, 母親也因為缺血導致暈眩緊急送醫並住院一星期調養.  說母親一輩子善解人意, 讓人真不捨與心酸, 因為當時我們3丫頭都在跟前, 她好像才捨得讓自己病的比較重點以用大家都在的時間做藉口, 讓醫生在醫院給好好整理一下.  母親常唸, 說父親都不來夢裏看她一下, 也不知道父親現在好不好?  這時丫頭們會齊聲說: "他還不是都不理我們, 不會只有你啦."  自父親離開後, 第一次夢到父親還是2008年去美東表姐家接母親回舊金山的那一夜, 第二次也好像是隔年, 父親在夢中勉勵自己不要氣餒, 而隨後在等公車時, 也見到父親告訴自己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是自己從未謀面的外婆; 第三次是筆者有事要去台北某條街父親在電話中與筆者說話.

08.25.2011 ~ 8.26.2011凌晨, 父親終於又來到筆者的夢中.  無需隱藏, 近來筆者心情是很低落且面臨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關口, 雖然在夢中的自己, 是知道父親將會離開我們的, 但是他的笑容與聲音, 才是筆者最最想念的.  親愛的爸爸, 是不是您想鼓勵小女兒不要慌張, 不要害怕, 勇敢的再面對自己並為自己的下一個20年盡最大的努力呢?  可是這一次, 已經都知道在美國甚至海外親戚的聯絡方式了, 費用等等自己也很努力在賺取與想辦法, 想貪婪的問您, 那爸爸您還會再幫我準備什麼呢?   那群在夢裏大黑螞蟻, 為何只追跑在柏油道路面對山谷口的我, 而不去找奔向草原的姊姊們呢? 

謹以此文, 語重心長的提點筆者自己永遠不要只看現在與不要忘記自己的理念初衷, 一定要有vision向遠看, 心存善念, 積善德, 而最愛的家人們, 不論您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衷心感謝您們始終對我不離不棄, 最包容筆者, 而我永遠愛您們! 

Jo, 08.27.2011
California, USA